首页 >> 资料辅导 >>资料辅导 >>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《学习过程》必背(五)
详细内容

教育心理学第四章《学习过程》必背(五)

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推荐

1628671894594625.gif

 1628671619347904.gif 

1628671781183588.gif


20、 态度的结构

1态度的认知成分: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。

2态度的情感成分: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,是态度的核心成分。

3态度的行为成分: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图或倾向。

 

21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(*****选择)

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,从道德判断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,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从“他律到自律”的阶段论。

两水平:

他律道德水平: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;自律道德水平: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。

(1) 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规则

(2) 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

(3) 从服从的公平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

(4) 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

 

四阶段

1自我中心阶段(2-5岁)

     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,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

2权威阶段,他律阶段(6-8岁)

     儿童在这一阶段表现出对权威的绝对顺从,也表现出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。

3可逆性阶段,自律阶段(9-10岁)

     在此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由单方面服从变为以相互尊重为特征,并以是否公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,他们认为,在规则面前,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的关系。

4公正阶段(11-12岁)

 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公正,并且认为,真正的平等,就是要依据每一个人,具体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处理,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,具有公道感。

 

22、克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(*****

1630460089634431.png

 

23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。

1依从。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,被迫的服从也叫顺从。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,被动性,不稳定,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。

2认同。认同是在思想、情感、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,使自己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。认同的实质就是对榜样的模仿,具有一定的自觉性,主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。

3内化。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,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、信念融为一体,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。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,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,并且具有坚定性。

 

24、态度与品德的学习条件

1外部条件

     家庭教养方式,社会风气,同伴群体

2内部条件

     认知失调(先决条件),态度定势(前提),道德认知

3)个体的智力水平、受教育程度、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25、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(*****论述案例)

1有效的说服

     在说服的过程中,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,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。教师的说服要做到以理服人,以情动人

2树立良好的榜样

     榜样的应尽量与学生相似,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亲近感,另外,给学生呈现受人尊敬地位较高,能力较强,且具有吸引力的榜样。榜样示范的方式有多种,一般而言,多种示范方式结合是比较有效的。在示范的过程中,教师需要反复的示范榜样行为并给予指导和奖励。

3利用群体约定

     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,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,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。

4价值辨析

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,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,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

选择阶段,赞赏阶段,行动阶段

(2)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

1,奖励的实施

2,惩罚的使用

客服中心
- 咨询1
- 咨询2
- 咨询3
扫描关注最新考试信息
技术支持: 南昌启航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